时间:2021/12/1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一、上海海事大学物流工程学院简介

物流工程学院由机械工程系、工业工程系、电气自动化系、中荷机电工程学院(中荷机电工程系)、机械工程设计研究所、电力传动与控制研究所和港口集装箱技术发展研究所组成。现拥有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工业工程、物流装备安全工程3个博士点;机械设计与理论、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与电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工业工程9个硕士点。机械工程和电气工程、物流工程三个工程硕士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工业工程、物流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电子工程(中荷合作)、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中荷合作)等9个本科专业。可向海外招收留学生。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为国家特色专业,港口机械电子工程是上海市重点学科,港航电力传动与控制、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是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物流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属上海市高校教育高地重点建设项目。

学院坚持学科建设以港航企业的技术创新为出发点,人才培养以港航企业的发展需要为目标的方针。学院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及教学科研能力,教职工人数达名,其中专任教师90名。拥有正教授18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上海市劳动模范1名,校教学名师3名。教学科研相互促进,先后承担了国家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交通部、上海市等重大课题的研究,获得了可喜的成果,在相应的学科领域里享有良好的声誉。与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振华重工集团、上汽集团、ABB中国有限公司、施耐德电气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公司等许多著名企业有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TUVNord、新加坡、荷兰、韩国、瑞典、丹麦、波兰等国的多所大学有国际合作和交流项目,与香港理工大学等有长期稳定的教学协作和交流项目。

物流工程学院将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高等院校及企业的合作,积极开展国际性的学术及教育交流活动,加强机电合一,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术人才为目标,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积极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把学生培养成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部分导师简介

黄有方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海事大学校长

黄有方,男,汉族,年6月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海事大学校长。年进入上海海运学院任教,年到年先后任系副主任、人事处副处长、上海海运学院院长助理,年任上海海运学院副院长,年任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年12月起任上海海事大学校长,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集装箱供应链技术工程中心主任,上海市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和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上海航运物流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东北亚物流学会学术委员会主席,(UNCTAD/WTO)国际贸易中心(ITC)特别国际顾问,中国港口协会常务理事等职务。年获上海市优秀发明二等奖,年度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年度获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年度获全国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年获上海教育基金会首届曙光奖,年度获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年获首届“中国有突出贡献的物流专家”荣誉称号,年评为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年获“中国物流改革开放30年突出贡献人物”称号,年获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宝供物流推动贡献一等奖”,年获《物流时代》评选的年中国物流十大风云人物称号。在国内外刊物、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余篇,著作、各类专利10余本(项)。应邀在国内外大会作专题报告近60场。负责或为主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和企业委托科研项目近70项。

严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年生,目前担任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学科专业建设办公室主任、高教研究所副所长,集装箱供应链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专职副主任。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浦江学者”、民盟上海市市委委员、民盟上海市高教专委会副主任。本科、硕士和博士分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毕业后受新加坡科研署资助从事博士后工作,主持完成一项新加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年来积极参与国内外的学术活动,担任国际期刊AEI编委、《中国工程机械学报》、《中国工程机械学报》副主编及英文编辑、《海运教育研究》主编、《高教信息》主编、国际期刊AEI、CE、IJPD、IJPS、IJCAT、TRPE等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学报》、《中国工程机械学报》、《上海海事大学学报》等审稿人、国际会议ICACMVE、ICACMVE、ILS、POE、POE等组委,并担任中国工程机械学会理事、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高教研究分会理事等学术兼职。近年来,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指导奖、教育部教育发展中心“科技论文在线”入选专栏、刘浩清优秀教师奖、罗煌枫博士奖等学术荣誉。

至今拥有近10年国外研究经历及近8年国内研究经历,目前担任“工业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学科带头人以及上海高校“一流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下物流工程与管理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已完成国家级规划教材1本,取得专利1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其中30多篇国际期刊论文被SCI/SSCI收录,主要论文的SCI他引超过次。主要研究方向涉及供应链物流、港航、工业工程等领域的服务工程、系统工程、人因工程等领域,包括系统概念开发、系统建模、基于知识工程/人工智能的系统优化等。近年来,获得交通运输部、上海科委、上海市教委等7项基金项目。同时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了国家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计划项目、国家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专项、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等10多项,同时参与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国家级特色专业、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上海市教育高地等项目建设。

胡雄教授、博士生导师,物流工程学院院长兼任中荷机电工程学院院长

现为上海海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海事大学物流工程学院院长兼任中荷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兼任上海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及其设备状态监测评估与决策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市设备管理协会状态监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主要履历:年上海交通大学本科毕业,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年任教于上海海事大学(原上海海运学院),年聘为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QUT)访问教授(职位:VisitingProfessor),并担任亚太地区状态监测与系统集成学会常务理事,年起历任上海海运学院机械工程系副主任、系主任(兼机械工程设计研究所所长)、机械工程实验中心主任和上海港口机械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副主任、年任上海海事大学物流工程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年任科学研究院院长,-年间兼任上海浦东新区青年联合会委员。

主要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从事大型装备结构的状态测-控-评-管,及其预报与智能处理技术,近年来重点对大型起重机与港航物流装备的健康管理、故障诊断、安全评估、实时系统集成等技术进行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同时也从事机电工程和物流工程等实验室、教学和学科的建设工作。

曾主持和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攀登计划)资助的、省部级研究项目和国内外企业委托的、国际合作的科技服务项目近百项,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和教学成果等省部级奖项2个,其中《机械动态性能的数字化共享实验平台及其扩展技术》获年上海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完成人);应用成果《桥吊机械远程诊断系统》获得年中国港口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完成人),获得授权发明专利(第一完成人)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主持研发的网络型起重机状态监测与评估系统(NetCMAS)与现场测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十多家港航、冶金、海工等大型企业的大型集装箱桥吊、桥式抓斗卸船机、门机、浮吊、船舶、大型桁车等,实现了大型装备与结构的远程健康诊断和战略安全控制与管理。在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60篇,其中十多篇论文进入EI检索系统,主编交通部九五规划教材《计算机辅助设备管理系统》。

目前正主持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计划)《大型起重机械用微纳传感监控系统研制及工程示范(SSAA)》的分项目(-年),主要负责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物流装备健康管理项目的建设、《大型装备健康诊断和安全工程》产学研平台建设,以及上海港航物流信息工程研究中心的相关方向的研究工作。

主要荣誉:年被评为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年获第四届浦东新区十大杰出青年和新长征突击手标兵称号;年评为第二届上海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年获上海市育才奖。

宓为建教授、博导、上海海事大学工会常务副主席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年生,年上海海运学院本科毕业;年获硕士学位;年获同济大学工学博士学位。现任上海海事大学工会常务副主席、集装箱供应链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物流工程与管理”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负责人;兼任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工程机械学会测试与控制分会秘书长、上海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物流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故障诊断技术委员会理事、《振动测试与诊断》和《振动与冲击》常务编委、《中国工程机械学报》副主编、《上海海事大学学报》副主编等。

宓为建教授在科研方面的主要工作包括,研究建立了集装箱装备大型回转支承的故障诊断模型,为全国7个大中型集装箱港口企业解决了50余台集装箱装备的回转支承故障诊断问题;研究了集装箱装备的安全运行控制问题,将断裂力学若干理论应用于集装箱装备金属结构疲劳寿命分析,提出了界限应力的概念,由此确定了巡检部位,用裂纹张开位移模型和裂纹扩展定律确定巡检周期,定量地考虑了焊缝对裂纹扩展的影响。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交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多项,获得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劳动模范等称号。

杨勇生教授、博导、上海海事大学科技处处长

男,年5月出生,江西南昌市人,工学博士,上海海事大学物流工程学院教授、科技处处长,“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计算机辅助工程》副主编,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IEEE会员。年6月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制造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CAD/CAM技术领域研究.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讲了《先进制造技术》、《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技术》、《互换性原理与测量技术》和《机械制造基础》等课程,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基金等科研项目16项,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科研成果10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被EI和ISTP收录6篇,出版教材专著3部,获得授权专利3项。

汤天浩教授、博导、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电气分委会主席

汤天浩,年生。分别于年和年在上海工业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和电力传动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年在上海大学获得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博士学位。年受国家教育部委派到法国中央理工大学进行高级研究。

现为上海海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电力传动与控制研究所所长、中荷知识与创新中心主任、中法联合伽利略系统与海上安全智能交通研究所副所长、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站长。法国南特大学综合理工学院特邀教授,上海大学兼职教授。

主要学术兼职有: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高级会员(IEEESeniorMember);至年担任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航运系统技术委员会委员(MemberoftheTechnicalCommitteeofMarineSystemsofIFAC);中国电源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变频电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电源学会理事长;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理事、船舶电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技术过程故障诊断与安全性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造船学会上海信息技术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新能源电源变换技术,电力传动控制系统,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船舶与航运自动化。

主要学术成果为:已主持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作为项目第2负责人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研究成果均通过鉴定,达到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已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其中有余篇是在国际学术会议或刊物上发表,已有50多篇论文被EI或ISTP收录。

主编出版了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电机原理及拖动基础》,年获得上海市优秀教材二等奖;主编出版了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本科系列教材《电机与拖动基础》、普通高等教育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类“十一五”规划教材:《电力传动控制系统》;主编出版“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的学术专著《船舶电力推进系统》,还有译著《船舶电力系统》。

分别与年和年两次获的上海市育才奖;还获得过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

与国际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领域的专家学者保持着良好的学术联系,多次组织和筹备召开了国际学术会议;与南特大学建立了联合培养研究生计划,已有40多名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其中8人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已指导20余名外国留学生在华完成毕业论文工作。

许晓彦教授、博导、物流工程学院副院长

教学情况

主要讲授的课程有:

1.电能质量专题(博士生课程)

2.电磁测量技术(硕士生课程,上海海事大学精品课程)

3.电工技术(本科课程,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

4.电子技术(本科课程,上海海事大学精品课程)

5.检测技术与传感器(本科课程,上海海事大学重点课程)

研究领域

目前研究方向为船舶电力参数检测和电能质量控制。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10篇被SCI、EI核心库收录。主持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1项,科技部中国与波兰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3项,教育部博士学位点基金项目1项,上海市教委和外国专家局的科技项目3项。曾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一等奖”、“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等科技奖项,获得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三等奖”。

科研项目(纵向)

1..1.-.12.“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课题“对我国验船规范中电源质量相关规定进行改进的理论研究”,主持,项目编号:3121104。

2..7.-.6.科技部“年度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船舶电能质量监测与谐波滤除关键技术合作研究”,主持,项目编号:DFG。

3..1.-.12.科技部中波(兰)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船舶电能质量检测新技术研究”,主持,项目号:35-20。

4..1.-.12.科技部中波(兰)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内河电力推进船舶电能质量改进的合作研究”,主持,项目号:36-38。

专著

《船舶电力系统建模与控制》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年,第2编著。

王锡淮博士、教授、博导

年生,获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系工学博士学位,现为上海海事大学电气自动化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复杂系统建模与控制、系统优化、系统仿真、交通控制工程等方面的研究。

主持完成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曾获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交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上海市优秀发明一等奖2次、上海市优秀发明二等奖2次。近年来,在《自动化学报》、《控制与决策》、《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工技术学报》、《电子学报》等期刊和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近30篇次。

施伟锋博士、教授、博导

从事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期刊常务理事,《新型工业化》期刊编委,科技奖项与项目评审专家,“上海海事大学-施耐德电气联合实验室”负责人与创始人之一。

长期从事船舶与港口的电力系统建模与控制、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的科研与教学工作,负责与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在研与完成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子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创新重点科研项目、交通部项目、企业委托项目等20多项。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船舶自动化电站仿真装置”并推广应用于10多个船舶技术人员培养单位,为航运企业顺利履行“STCW78/95公约”作了贡献。

出版《船舶电力系统建模与控制》专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部,在《中国电机工程学报》、《Marinetechnology》(USA)、《Internationaljournalforlightandelectronoptics》(Elsevier)等重要国际/国内期刊/国际会议发表论文近70篇(SCI、EI检索20多篇)。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上海市优秀职务发明一等奖2项、上海市优秀职务发明二等奖1项;获上海市浦东新区优秀科技论文三等奖1项;拥有“一种船舶自动化电站开发平台(ZL5.2)”国家发明专利等5项专利。

培养本学科博士生与硕士生近40人,指导博士后出站2人、在站1人。指导学生获首届全国计算机仿真大奖赛二等奖1项、获年施耐德电气杯全国大学生节能增效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讲授博士、硕士研究生与本科生课程近10门,主要涉及《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交流电机及其系统的分析》、《船舶电力系统建模与控制》、《计算机控制系统》、《DSP原理与应用》、《自动化专业导论》、《轮机自动化》、《自动化仪表与系统》等。

董达善上海海事大学物流工程学院机械系系主任、教授

男,博士,教授,年出生,浙江镇海人。上海海事大学物流工程学院机械系系主任。年和年分别于上海海运学院机械系港口机械专业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0年在同济大学获博士学位。年留校任教,主讲《起重机械金属结构》、《结构优化设计》、《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焊接结构分析》等课程,其中《结构力学》年获评上海市精品课程。

研究方向为: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焊接结构分析与疲劳设计。兼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工程起重机械分会理事、港口机械分会理事,《上海海事大学学报》等期刊编委。长期从事金属结构设计、钢结构失效分析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并完成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在港口机械领域,主持设计、检测、技改、咨询等课题累计余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以第一完成者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航海科技三等奖、上海市优秀发明二等奖各一项,申请专利3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被EI和ISTP收录4篇。主编《起重机械金属结构》,参编《港口起重运输机械设计手册》和《港口起重机设计规范》,起草/修订国家标准4项。

三、实验室介绍

针对教学与科研建设的发展需要,学院在已有的机械工程实验中心和电气工程实验中心的基础上,先后建成了又一批先进的研究平台。“上海海事大学-施耐德电气联合实验室”和“上海海事大学-美国德州仪器数字信号处理方案联合实验室”和与德国TUV合建的“海大-汉德港机和海洋工程装备联合实验室”等国际合作实验室。基于教育部集装箱供应链工程研究中心和上海航运物流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学院还建立了省部级的专门研究平台,如港口知识工程与智能决策实验室、航运物流装备远程健康诊断分析与安全测控实验室、人机工程与模拟器开发实验室、港口集成控制仿真实验室、物流过程监测实验室、物流数字化与远程监控实验室等。在为工业界科技服务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批面向工程应用的研究型实验基地,如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振华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联合实验室、港口装备绿色成套技术实验室、港口装备结构疲劳测试技术实验室、集装箱码头综合中试基地等,与南京港机厂、上海港、天津港、厦门港等多家大型港航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基地。

学生实验使用岸边装卸桥

四、研究生国际合作项目

国际高端专家先进技术课程

国际船舶电力推进与海洋电源技术高峰交流会

学院每年还选拔学生参加如下项目:

学历生项目

法国南特大学

法国海军学院

波兰格丁尼亚海事大学

科技合作项目

波兰格丁尼亚海事大学

法国海军学院

法国南特大学

法国布雷斯特海洋科技园区

南洋理工大学

五、研究生实习实践基地

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上海海事大学-上海锡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子泉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海事大学-上海佳豪船舶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海事大学-英飞凌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六、接收调剂生专业及联系方式: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学位类型

学院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联系老师

080

机械工程

物流工程学院

dyren

shmtu.edu.cn

任老师

电气工程

物流工程学院

dyren

shmtu.edu.cn

任老师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物流工程学院

dyren

shmtu.edu.cn

任老师

机械工程

物流工程学院

dyren

shmtu.edu.cn

任老师

电气工程

物流工程学院

dyren

shmtu.edu.cn

任老师

物流工程(物流学院)

物流工程学院

dyren

shmtu.edu.cn

任老师

相关网站:

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iaoganzx.com/xgsly/9991.html

------分隔线----------------------------